翌日上午,王山跑了一趟,把要选些人去茶寮的事派给了庄头郑大安排。得了吩咐后的,郑大顾不上吃饭,喜气洋洋地叼着水烟袋,一边敲锣,一边在村里挨家挨户扯着嗓子喊话:“公子将在镇上开茶寮,现在要选拔几个厨娘和帮厨,大家要是愿意,就到我这里来报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想去的赶紧嗷~~”
村子是个自然村,村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日子平静而安宁。村民都是庄子里的佃户和下人。村庄沿着农田呈一字形依山傍水地用土木结构建造,既能就近照料农田,又能防贼防灾害,距离山房也不算很远。
由于冬季没什么田地不再需要时时看管,生活比较清闲,所以家家户户都起得迟,有个别早起的人家,也只是窝在家里烤着炭火做手工补贴家用。因此庄头只吆喝了几嗓子,村里便热闹开了。
最先响应的是离庄头家最近的李嫂子,李嫂子男人在庄子里管农具,算是有些威望,因此她说话底气很足。她刚听见响动就披着衣服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走到阁楼窗前,一把推开窗格子探出头,嗓门大得跟喇叭似的:“他叔!主人家要雇帮厨??你看我好勿好用?给我留个名额!”
“李嫂子,我听说光顾茶寮的都是斯文的读书人,你这么大的嗓门儿,还不把人家吓跑了?”应声的是不远处刚出门的顾大嫂,顾大嫂两个儿女都很出息向来和“靠男人”的李嫂子不对付。
李嫂子三步并作两步走出家门,不甘示弱地回敬到:“嗓门大怎么了?总比你黑不溜秋的朝天鼻顺眼些,人家斯文公子哥见了你这母大虫的尊容怕是连饭都吃不下!你去了就是倒胃口!”
被派来做记录的是识字的大丫鬟小青。小青原先在三公子院子里为了避开乳母银红和侯夫人耳目王妈妈的风头,一直没什么机会表现。作夜临时得了这个差事,今天打足了十二分精神,暗暗发誓定要好好表现。她不敢指望回到公子身边伺候,惟愿到时候茶寮记账能算她一个,毕竟她的卖身契在公子手里,算是公子自己人,记账这种关键的活计想来交给识字的自己人。
小青也是刚拿着纸笔走到庄头家,这会子见李嫂子和顾大嫂拌嘴,于是赶紧笑着好言相劝:“两位婶子别吵了,公子并不以貌取人。帮厨也不只要一个,现在报名,人人有机会。”
大多数人都已赶到庄头家,小小的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家都生怕她俩吵起来影响招工,不论关系远近,纷纷劝架道:“是啊、是啊。和气生财,你俩都少说两句吧。”
“小青姐姐,我、我能不能去厨房做学徒工?”说话的是一个清秀的女孩子,长得十分白净端庄。
众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眉娘,你要学做厨娘?”
其实燕朝市井街巷所有的厨子都是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一般被称呼为“厨子”或“厨丁”,这是最最肮脏小等的营生,长得稍微齐整些的姑娘、年轻妇人都不会做这行当。
公子开茶寮雇厨娘也是开先例了,大家也是奔着侯府三公子的名头,认为公子决不会害人,自己在茶寮也绝不会吃亏,这才踊跃报名。但像眉娘这样秀才闺女,且又只是投奔外公外婆暂住在此,日后完全可以嫁个乡绅地主过好日子,居然也想报名做厨娘,这就不可思议了。
眉娘低眉顺眼的站着,面对众人惊诧的目光,害羞却毫不迟疑地点点头:“嗯。”
嗓门最大的李嫂子关切地失声追问:“为啥啊?这孩子,你疯啦?”前阵子还有好几户富户来说亲的,众人还以为马上就能喝喜酒了,谁知……
眉娘垂眸含笑解释道:“眉娘想自己挣钱,让外公外婆颐养天年。”
当然另一个原因她是不会说出口的:她喜欢清清白白的斯文读书人,不稀罕乡绅、地主、富户。她想从读书人里挑一个如意郎君。但这话万万不敢说出口,否则她会背上不知廉耻的骂名。
其实她也是从已故的爹爹哪儿得知,士大夫之家用的是厨娘,不仅收入颇丰,做些年岁辞了后出来自己开食肆、开酒楼,将来和当年临安城的宋五嫂一样凭借名称“宋嫂鱼羹”富甲一方。
或者和撰写《浦江吴氏中馈录》的吴厨娘那般出书立著,被《绿窗女史》记载,从而流芳千古。
总之,她总要有一番作为,才能不负爹娘的教诲,报答外祖父母的爱护。这些天见的媒婆,都叫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到了婆家就要以婆家为先。如果她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嫁人生子,恐怕连外祖父母都不能养。外祖父母是她在世上仅剩的亲人了,婆家并未生养她,这世道的男人只把女儿家当发泄和生养的阿物儿,这起东西,如何大得过养育她的外祖父母?
不嫁也罢。
因此,眉娘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抬起头,用亮晶晶的眼神看着小青,坚定地说:“我要做厨娘,争取将来立女户。”
眉娘才十三岁,不过厨娘得从帮工开始学,十三岁刚好。小青也知道眉娘的情况,见她识文断字、模样秀美、态度坚决,便不疑有他,干脆地在簿子里写上了眉娘的名字:程让眉,厨娘学徒工。
眉娘是庄子里最打眼、最为人称道的姑娘,一直被当做庄子里唯一的大家闺秀。有了眉娘带头,其他还在观望的姑娘、妇人便争先恐后地跟着报名。
雇佣厨娘和帮工,报名只是第一关。接下来还有第二关、第三关。小青告诉大家,第二关是去山房里现场烹调一道吃食,饭、面、菜、点心、汤品均可。
第二关是下未时一刻,在山房新修的厨房里开始的。众人面对此前从未见过的敞亮厨房,纷纷赞叹不已。但她们发现自己转了好几圈都找不到柴火灶的炉膛在哪儿,大部分工具也从未见过时,便担忧起来,悄悄互相抱怨道:“这厨房太贵气,很多东西我们见都没见过,根本用不来,这可怎么办才好?”
在小青的示意下,一旁的王山站出来示意道:“大家别慌,我来告诉大家这些怎么用。”
王山先开始介绍新式柴火灶:“这一排是角灶和边灶。打开前面的防尘木门,里面花岗石砌的就是灶膛。烧火时关上膛口的铁门,火力更旺。而且这些柴火灶有隔热层,既省柴禾,也不热到人。”
有个脾气不太好的就提出来了:“以往都是一人烧火,一人上灶,这玩意一个人要同时烧火上灶,我们哪里忙得过来这灶也不能堆柴禾,我们菜炒了一半难道还得去抱柴禾”
王山说到:“这种灶是为了方便大家自己掌握火候。我已替大家试过了,烧一大桌子菜,混合着炭一起用的话,只需要提前在炉膛下方放三十根左右粗柴禾和一小簸箕松针。况且,公子说了,日后厨房还会有专管柴禾的人。”
眉娘指着一个造型尤为奇特的炉膛问道:“请问王大哥,这是用来烤叫花鸡的么?”
众人循声转过去一看,屋外有个砖石头砌的、精美的独立柴火灶,下面是四方形,上面的炉膛像个大馒头,馒头的正上方有烟囱。
更奇特的是,烧火的膛口台板上面、膛口很大,还有个很厚实的、带把手的门隔热保暖。看来看去,众人楞是找不到锅在哪儿,倒是发现台板下方是松木柏木柴禾的地方,两扇精美的木门是来防止木屑飞出来的。
众人简直不敢相信:“烤叫花鸡,用这么金贵的灶台和柴禾?”
“这个柴火灶,用怕是炉膛内的余热来烤制吃食的。要是觉得浪费火力,我猜烧火时在里面放个罐子煨鸡汤鸽汤都是可以的。”
小青微微一笑:“眉娘猜的没错,是可以烤叫花鸡,也能煨汤。但公子说了,它主要用来烤馅饼和点心。”
王山看众人堆厨房熟悉得差不多了,便说:“时候不早了,下面就开始吧。请大家用厨房中现成的材料,做一道拿手吃食,脯鲊、泡菜、羹汤、菜肴、面食、饭粥均可。”
由于人比灶台多,大家很快为了抢灶台而吵起来,脾气冲一点,甚至直接推搡、撞击其他人。
只有小部分人没有因为灶台不够而发生矛盾。这部分人,有的是达成了合作,先烧你的,后烧我的;有的是两人共同完成一道复杂的菜;有的是自身气势逼人,无人敢上前争抢。
这些人里只有眉娘完全没去抢灶台,只是拜托李嫂子帮忙炒了三两盐。然后她自己剖了几尾共约一斤重的鲈鱼,洗净切碎再过水洗净后,称了花椒、茴香、干姜各一钱,神曲二两、红曲五两,和着一些烧酒以及刚才炒好的三两炒盐,倒入盛鱼肉瓷罐里拌匀密封。
然后她就抱着那个瓷瓶到小青这里交差了:“这是鱼鲊。根据《浦江吴氏中馈录》记载的鱼酱法制作的。密封十天就能吃,吃时记得撒些葱花。我在家经常做给外公外婆吃,味道非常鲜美,配饭、配粥、配面条或馒头都很好吃。”①
小青接过瓷瓶,心里觉得眉娘是个可造之才,于是将目光悄悄投向门外,隐藏在门外进行现场考核的崔泓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于是,小青在进入第三关的名单上记下了眉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