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于是在坟前紧急商议,认为按当前形势,除非分路冲杀,奋勇突围,否则就会束手就擒,郑玉兰虽为一介妇人,但颇有决断力,且武功不凡。
她自告奋勇,由她姑嫂三人带领一支人马,在正面迎击张近秋,掩护其他人从侧翼突围。
蔡德忠等人坚决不从,认为由姑嫂两个女子迎击敌人,而自己堂堂伟丈夫却突围而走,日后何以面对郑君达在天之灵,何以面对全国的反清义士?但此话遭到了姑嫂的严词责备,认为反清人物如果因此而全部牺牲,对反清大业没有任何好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定要想办法保住有用之身,继承先烈遗志。
至于姑嫂二人,只是一介女流而已,而且早就想与亡夫亡兄见面了,何必拦阻?蔡德忠等无词以对,只好忍痛答应。
郭秀英又将遗孤二人,托蔡德忠等带出重围,长成后继承先父遗志。
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于是开始。
郭秀英姑嫂带领三十多名志士先向敌军阵中冲杀,以一挡百,反复冲击敌营,砍杀清军数十人。
与此同时,蔡德忠等五十多人则从相反方向突围杀出,清军畏其神勇,纷纷后退。
这批人乃冲出重围,留下了日后洪门组织的基本力量。
郭秀英,郑玉兰姑嫂二人身负重伤,终因人孤势单,所率志士牺牲殆尽,双双毅然投河自尽。
船夫谢帮恒父子均为反清人士,事后从河中捞出二人遗体,先藏于船中,当天晚上埋葬于三合河畔。
当年冬天,又在河畔村落附近建立"姑嫂庙",外表和一般村落的"社会坛"一样,使清廷官员无法识别,以便日后反清志士前来凭吊。
蔡德忠等数十人突围之后,开始潜伏在附近的山野之中,随后,分批化装成各种人物,再行北上,先后到达湖北边境的万云山,山中有一个寺叫万云寺,主持名叫万云龙,他收容了蔡德忠等人,共同谋划复明大计。
此外,万云山的附近还有一名反清志士,设立了"白鹤道观",自称"白鹤真人",以研究道教为名,暗中招揽反清复明志士,此人便是陈近南。
陈近南原名陈永华,雍正初年任翰林院学士。
身侍清宫,心怀故国。
火烧少林寺后,更对清朝不满,于是辞官回乡,厕身道教。
陈近南与万云龙一道一僧,居住如此近,且志趣相投,蔡德忠等人的到来,更是增加了生力军。
于是他们决定成立一个足以号召天下的组织。
事前他们派出很多人马,分别到各省各县。
邀请各地反清力量的领导人物,集中一堂,共商大事。
这就有了洪门历史上著名的"红花亭"大结义之举,其时正是雍正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参加洪门首次聚义大会的首要人物,在文字上有记载的,除了万云龙、陈近南及"前五祖"蔡德忠等人之外,来自广东的有吴天佑、吴廷贵、洪大岁等;来自福建的有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等;来自江西的有黄昌成、钟玉英等;明室遗臣及各地的反清志士,闻讯自动前来的有二千人之多。
"红花亭"聚义时刻为"丑时",也就是夜半更深之时。
众人推选陈近南为"香主"。"
红花亭"聚义之后,香主陈近南就与大家一起策划进行反清的武装起义,先由洪门兄弟捐出钱财,毁家纾难者不计其数,集中财力物力后,他便派人分头到各地招兵买马,人员陆续集中于襄阳一带,清廷注意到此地民众有异动,因此也派重军集结于湖北省各主要城镇、要道。
同年八月二十一日,陈近南认为诸事就绪,于是发号施令,登坛点将,任命苏洪光为"先锋",吴天佑等为"中军",吴天成等为"后卫"。
他向北遥祭崇祯,然后挥军向湖北中心武汉进发。
进军之初攻下若干州县,到九月初接近武汉时,却遇上了八旗军,清将于成龙颇具大将之材,一经接触,洪军就被击败。